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整体迁建项目总投资4.5亿、占地248.6亩,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建安六十九处承建,拟建成一所满足6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的全寄宿学校,建成后将极大纾解该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一直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建好“家门口”的学校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常住人口已达到85万余人,当地老旧教育设施难以满足巨大的教育需求,硬件设施建设亟待更新升级,永年区第一中学整体迁建项目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规划诞生。
永年一中新校区作为当地高中教育“顶梁柱”工程,当地政府及广大群众急盼新校区早日完工投用,施工工期极为紧张。如何建好这所“家门口”的学校?建安公司六十九处从一开始就顶受着不小的压力。
“今年动工,明年招生!”——面对当地学生家长的迫切希望,该项目班子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然而由于项目位处城市中心区域,面对环保、汛期、疫情等不利因素,项目施工一直面临着不小的阻力。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该项目部集中精力、迅速敲定施工方案,全力调配劳务、机械、材料等要素,根据汛期、环保等实际因素,实时调整施工工序、科学交叉作业,以强大的调度能力全盘推动教学楼、宿舍、音体楼等11座建筑物同步施工,使得施工效率达到最大化;面对环保对工期的影响,项目部管理团队不等不靠,积极与各行政部门对接,按照各环保施工要求逐点攻破,严密制定了《永年区第一中学整体迁建环保施工方案》,顺利经受住了市县二级等环保部门的轮番检查和考验,保证项目工程顺利推进。
短短几个月的有效施工时间,该项目团队调动人力上千人次,调配机械百余部,顺利完成项目所有工程共计9座大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封顶以及2座建筑物的二次结构施工,在“教育大考”面前奉献出“建安速度”,顺利完成了预期工期节点。
扛起“工程质量”的担子
“该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地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是当地家长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也是六十九处的良心工程,我们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不得出现任何差池!”处长李志中在项目施工现场说道。
要想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是重中之重。然而该项目涉及教学楼、宿舍、礼堂等11座地面建筑的土建和安装工程,现场点多面广,人员、材料、机械调度量巨大,再加上工期短、汛期长、环保严等重重压力,统筹安排整个工地有序运行谈何容易?对此,该项目部经过深入研究考察,敲下了一套“全盘联动,相互补位”的管理方案,施工中,项目管理团队团结一致、同包同管,时刻做到互相补位,达成了“人人盯质量、人人抓生产、人人管项目”的有力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细化任务分配,实行“技术员分管”责任制,将现场11个工号的质量管控工作分包分配给每个技术员,并按照“三天一总结、一周一调度”的方式加强对各工号的交流和指导,动态推进项目质量技术工作的有效落实。
同时,六十九处全力推动“BIM+智慧工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劳务实名制系统、AI安全帽识别、物料进场分配、大型机械智能化监控、环境监测、质量安全可视化巡检等智能平台,实现了对各施工环节要素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进一步筑牢工程质量管控的“智能堡垒”。
拿出“立足群众”的担当
“该项目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把整个项目的推进和建设,全面提升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站位上来。”六十九处党委书记张成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班子学习会上作出表态。
施工期间,项目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始终抢在施工各项工作的第一线。
汛期降雨期间,该项目部自发站在了防汛防洪的最前沿,一个个瓢泼雨夜,项目生产副经理朱德龙带领党员干部们在工地指挥排水、巡逻值守,无数个雨夜中,都有“中煤铁军”尽心苦干勤奋的身影;由于环保检查频繁,工地的文明施工需要常态管控提点,家在邯郸本地项目安全副经理姜波已经足有两周没有与妻子团聚,被大家笑称为项目部的“常住会员”。同时,给项目部党支部积极融入项目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落实“一名党员一名安监员”的责任,在“平安一季度”“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期间,以25次党员集中上岗、10次党员安全大排查,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要拿出‘我们就是家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担当,全力将该项目建成政府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优质教育工程。”建安公司副总经理范垂宇在施工现场对项目全体干部职工提出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永年一中整体迁建项目正在马不停蹄的推进着施工建设。不久的将来,中煤一线建设者们将会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担当换来这里无数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煤炭资讯网)